我国住房市场正从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转变。2025年3月31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新版《住宅项目规范》正式回应了这一趋势,以更高的标准定义“好房子”,推动住宅建设迈向更安全、更舒适、更绿色、更智慧的新阶段。新规的出台不仅是对现行标准的全面升级,更是对居民居住体验的深度优化。
在太原等地的房地产市场中,近年来,一些中高端项目已在层高、恒温、长日照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先行探索。而新规的落地,格局的改变,意味着这些“高标准”将成为行业普遍要求。新规的亮点如何,未来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居住环境,对房地产行业又将产生哪些影响?连日来,记者正常采访业内人士,深入解读这一“居住升级”背后的机遇与挑战。
A 层高提升至3米,居住舒适度大幅度的提高。 层高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购房者关注的重点,随着新规的发布,“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”迅速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。这看似只是一个数字上的变化,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居住的品质。
根据早前实施的旧版《住宅设计规范》的规定,普通住宅的层高宜为2.8米,虽然这一标准并不至于过低,但人们常常只关注住室的净高,而非层高。业内人士解释,层高指的是上下两层房屋建筑结构之间的距离,而净高则是住户实际能够正常的使用的空间高度。许多购房者在选择时,往往忽视了这一点。通常情况下,楼板的厚度会使净高缩水。因此,房子层高的提升,不仅改善了居住的空间感,也代表着更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。
太原的一些楼盘,例如华润太原瑞府,层高达到3.1米;而北城市场的新盘建设更是将设计的层高提升至3.2米-3.5米。这些引人瞩目的产品标的让不少买家趋之若鹜,超3米的层高慢慢的变成了了一种竞争优势。
B 适老化设计全覆盖,为银发一族提供关怀。 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深,如何让老年人居住得更安全、舒适、便利,慢慢的变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。新发布的《住宅项目规范》重视适老化设计的必要性,明确从公共设施到室内细节做全面优化,力求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更为友好的居住环境。
在电梯配置方面,新规要求,最高入户层为四层及以上或与室外设计地面高度相差9米的住宅,需设置至少一台电梯。对于更多层的住宅,电梯配置相应增加,确保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出行不再困难。另外,从卫生间的扶手设计到每个出入口的无障碍通行要求,新规在适老化上进行了细化,尽力减少生活中可能遭遇的风险。
C 静音恒温,采光提升,打造健康宜居高品质住宅。 新规还对噪声、光照、温度等居住幸福感息息相关的领域进行了突破性规定,推动房地产市场向“健康宜居”的方向发展。这个新标准首次强制规定了建筑设备所传播的噪声限值,例如,电梯和水泵在住宅内的噪声不允许超出33分贝,这将为居民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。
此外,新规在采光标准上也做了详细的要求,每套住宅必须有足够的日照室内空间,让室内光线充足,舒适度得到保证。现代住宅中,设计原本较为传统的窗户也逐渐被多样化的设计替代,例如凸窗、落地窗等,既能让家庭更多享受到阳光,还能提升整体居住品质。
D “好房子”持续推进,高标准促进行业新格局。 要强调的是,新规的实施将对房地产行业造成以往未有的影响。在购房者对住宅质量发展要求逐渐提高的背景下,市场品质的全面升级呼之欲出。各地政府都在将“好房子”作为年度工作重点,这不仅在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,更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。
行业专家指出,建设成本的提升有几率会使房企的整体竞争格局发生明显的变化。层高的提升、隔音及保温标准的提高都可能带来施工费用的增加,因此,未来房企或将重视产品质量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,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扩张。这样的转型将使行业集中度加深,具备技术和资金优势的头部品牌进一步抢占市场先机。
新版《住宅项目规范》标志着我国住房建设向高水平发展迈进的新阶段,在居民的基本需求日益提升的趋势下,购房者应该关注政策变化,充分把握新标准带来的居住升级红利,帮助家人选择优质的住房选择。不难预见,未来还将有更多细化标准的推出,为良好的居住环境保驾护航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